近日,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《貴州省醬香型白酒產業污染防治規范》,旨在細化明確醬香型白酒企業污染防治技術措施,規范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,為全省各地醬香型白酒企業提供一套可借鑒、可復制的規范,促進企業加大環保投入,淘汰落后工藝設備,提高環保工藝技術水平,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。
此前,貴州省生態環境廳2021年頒布實施《仁懷市醬香白酒產業污染治理規范(試行)》(以下簡稱《仁懷規范》)以來,通過“四改兩建設”(冷卻水系統改造、窖池改造、接酒池改造、廠區管網改造、企業廢水處理設施和園區廢水處理設施)綜合整治,仁懷市醬香型白酒企業污染防治水平得到提升,已逐步形成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。此外,隨著國家出臺減污降碳等新政策新要求,對《仁懷規范》做出優化調整十分必要。
事實上,貴州省已經不止一次對白酒生產做出規范,用于保護白酒產業生態環境。今年3月1日,《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正式實施,《條例》在白酒產區的規劃與管控、環境保護與可持續利用、赤水河流域治理與修復、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以及違反規定后的法律責任都做了詳細規定。對此,《華夏酒報》微信公眾號也有相關報道,詳見《貴州“赤水河”首部立法發布,80%的企業將被兼并重組?》《“赤水河”首部立法3月1日正式實施,這一“小切口”將給貴州醬酒帶來什么?》(點擊文章閱讀原文)。
值得關注的是,《貴州省醬香型白酒產業污染防治規范》對適用范圍做出了詳細規范,該規范適用于大曲醬香型白酒產業污染防治,醬香型其他類型白酒產業污染防治參照執行,并對規范中涉及的醬香型白酒、蒸餾冷卻系統、接酒池、窖池、窖底井、窖底溝、鍋底水、窖底水、冷卻水等15個術語進行了定義。
在生產工段及污染防治方面,明確酒企原料儲存及預處理、制曲、制酒、包裝、輔助生產系統、治污工程等工段污染物產生及全過程污染防治要求,要求酒企從各工段源頭抓起,提高清潔生產水平,高效集約利用生產空間,合規處理污染產物,積極推動廢棄物的循環利用,實現減污降碳,綠色發展。
圍繞“四改兩建設”關鍵治理要求,《貴州省醬香型白酒產業污染防治規范》指出,針對性規范蒸餾冷卻系統、發酵窖池系統、接酒池系統、廠區管網系統,以及企業自建污水收集處置排放系統,園區廢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的標準和要求。
此外,《貴州省醬香型白酒產業污染防治規范》還明確了酒企自建污水處理廠、集中連片(園區)污水處理廠技術要求,應按照HJ575進行建設和運行管理。處置工藝流程應包括預處理(含應急處理)、厭氧處理、生物脫氮除磷處理、深度處理等工段,并設置規范的排放口。同時,明確納管酒企建設前處理設施以及應急池等技術要求。
對于環境治理,《貴州省醬香型白酒產業污染防治規范》指出要加強環境監管,明確監測監控技術、排污口規范化管理、排污許可管理要求;在設備運行與維護上,明確一般規定、運行管理、臺賬管理要求,要求酒企應設置專門機構,有專人負責制定運行管理規范、維護保養制度、崗位操作規程并對日常維護工作進行記錄。
同時,《貴州省醬香型白酒產業污染防治規范》對新建項目環境管理提出要求,新建項目原則上應選址在園區內或者產區內,并滿足產業發展規劃要求,園區內新建項目污水優先進入園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。
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表示,酒業發展要堅持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的生態發展理念,積極構建酒類產業生態文明體系,促使酒類產業向綠色生態發展全面轉型,建設酒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酒類產業發展環境,堅持走綠色生態釀造之路,形成酒類產業種植釀造、品飲、消費的全產業鏈綠色生態發展體系,以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貴州白酒企業眾多,加大污染防治力度、推進貴州白酒產區環境保護是每個酒企的責任與義務。好山好水釀好酒,堅持長期主義,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然成為行業共識。
來源:華夏酒報;好文貴在分享,若涉及版權,請聯系本站刪除!